以青春之名,续写十年风华
从2012年到2022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十年。十年间,我们的国家和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16个方面的成就。这些成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间在变,岁月在变,美丽的家乡也在变。
“公路修,至家门;水库建,不旱涝;义务教育大发展,小康社会好生活”以前听我爸爸常念叨。十年前,我还在上小学,那时我的家乡都还是泥泞的小路。到了下雨天,小路便泥泞不堪,一个不注意,两脚都会陷下去,让人无法行走,每次到了教室弄的到处都是泥巴。那时多么希望生活能得到改善,希望脚下的泥泞小路能变成真正的大路、好路。如果人们连最基本的出行也不能保障,哪里来的幸福生活。从K开头的绿皮火车到D开头的动车再到G开头的高铁,现在中国公路、铁路总长居世界前列,真正做到了“一车开到家门口”。
有了宽广平坦的大马路,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自然也就逐步的提升。十年前从家用座机到现在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交流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打电话了。如今,大家通过微信视频、直播卖货、记录生活笔记等等方式和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产生联系。吃得饱,穿得暖,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要求就增加了,我的家乡中江每次逢年过节就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这可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对年轻人的影响,对老年群众也是同样的重视。不仅让老年人享受物质生活,也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到人员队伍建设、机构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带来了显著成效。我们老百姓的医疗保障更好了,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增长到了78.2岁。每一个乡镇都有卫生院,在这些地方,小伤小病完全可以得到治疗。同样因为交通的发达与便利,让人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到达医院,以前的许多疑难杂症已经可以得到预防,缓解和根治。但是仍有许多病症难以治愈,甚至无药可救。因此,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应该去探索,去破解生命的密码,努力为更好的生活而奋斗,努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增加生命的深度与宽度!毕竟我们是21世纪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人们遭受着精神、生命安全、日常开支的三重压力折磨。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我们突破重重难关。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地恢复着进行着。核酸检测随时都可以去医院免费做,这虽然是件小小的事情,但是这真正地减轻了我们心里的负担。特别是在学校时,领导老师都把我们保护的很好。现在,新冠病毒已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也不用局限在学校里面,从而出现“特种兵”式旅游。“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的呼应激荡中,是大学生难以忘怀的人生体验,这使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了可及的时尚、日常的治愈和真心欢喜的社交。为了触手可达的目标,大学生们相约一起,共赴山海。
我在一天天地长大,我的家乡也在一天天地变美,它见证了中国的成长,见证了中国从落后走向发达,见证了中国从一个弱国,小国变成今天的世界强国。我想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村庄都在一天天地发生着蜕变。国家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地区的发展,我为中国的发展而感到骄傲,也为我家乡日益变好而感到骄傲。正所谓那句“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十年,我们的成就辉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10年的变化,使我感同身受,更让世界刮目相看。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我们伟大的祖国,离不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是要勇于担当使命,乐于奋斗奉献,敢于无畏向前,善于开拓创新,为我们的城乡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做出一份贡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深感自己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珍惜时代机遇,勇于承担使命,乐于奋斗奉献,敢于无畏向前,善于开拓创新。让时代为有我而增添一份光彩与荣誉,未来的家乡会更加的美好,但前提是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担责,练就过硬本领,为家乡的未来添一块砖,增一片瓦。
总之,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牢记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会勤奋学习,提升能力。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好准备,做有担当、有作为、有贡献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会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新时代青年的风采和担当。做有思想、有品格、有温度的新时代好青年!我们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愿以吾辈之青春,守盛世之中华,以青春之底色,奋斗东方红,以青春之名,续写更多的十年风华!
(作者:吴艳,文化旅游学院师生联合党支部)
地址:重庆市巴南区尚文大道887号
电话:(023)62335597
邮编:400067
版权所有 ◎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 渝ICP备15000484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302000993号
技术支持:瑞秀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