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名师|刘征宇:绽放的音乐剧之花

来源:阅读:0发布时间:2017-03-13

        三峡库区的一家三代“好声音”,爷爷曾两次演唱《川江号子》在国际比赛中获大奖,儿子为“川江号子”传承队长,孙子自创了流行歌唱“怪味组合”……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融合中,一家三代各自做着努力,将“川江号子”重新演绎,并大获成功。

        《峡江歌魂》——这部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师生自导自演的原创民俗音乐剧,和剧中的三代歌者一样大获成功。2016年11月14日,《峡江歌魂》在第二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上揽获两项分量十足的荣誉——优秀剧目和优秀制作人。

        该剧制作人、重艺艺术表演系主任刘征宇,正是重艺音乐剧专业的开拓者。从一开始的音乐剧剧本创作,到后来的小型剧目演出,直到《峡江歌魂》登上国泰艺术中心的大舞台,刘征宇最大的希望,就是把音乐剧做成重艺的一大品牌。

音乐剧《峡江歌魂》获优秀剧目、优秀制作人

音乐剧专业重庆独此一家

        “音乐剧是古典格局从圣坛上走下来,是一种走向广大人民,通俗化、大众化、现代工业化、普及化的艺术”,“中国音乐剧之父”刘键的这番话,给了刘征宇很大的启发。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融歌、舞、剧为一体,广泛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可以说集所有艺术表演形式之大成。刘征宇认为,音乐剧之所以能从宫廷和贵族圈子走向大众,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音乐剧的表现题材很宽,可以是历史故事,可以是世界名著,也可以是完全创新的另外一个世界。

        然而,由于音乐剧要求一专多能,声台形表都要会,音乐剧人才培养的难度可想而知,国内音乐剧专业基本被老牌艺术名校垄断,开设该专业的艺术类中高职院校更是屈指可数。作为艺术教育改革创新的试点项目,重艺协同重庆创新教育研究院大胆创新,在重庆率先开设了音乐剧专业——这也是迄今为止重庆唯一的一家。

        数年之间,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游爽、孙嘉灵、李曦元、黄艾琳、谭姿琳、徐阳规子等一批学生,相继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国内一流艺术院校,朝着他们的明星之路——重艺曾培养出蒋勤勤、殷桃、吕一等明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也因此,重艺音乐剧专业成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的第一批重点特色专业。

第六届音乐剧教学与创作国际研讨会与百老汇专家合影

曾与刘斌吕继宏同台竞技

        音乐剧于刘征宇而言却是半路出家。

        刘征宇的老本行是声乐。早在1992年第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刘征宇就获得了民族唱法(专业组)荧屏奖。

        虽然不是大奖,但当年的青歌赛可是人才济济,第一名是唱《咱当兵的人》的刘斌,第二名是唱《军港之夜》的吕继宏,还有魏金栋、韩延文等著名歌唱家。刘征宇作为重庆市的唯一代表,能与这些全国最好的歌唱人才同台竞技,本身就证明了他的专业实力。

        参加青歌赛回来,刘征宇在老师的启发下意识到,一个真正热爱音乐的艺术工作者不仅是在舞台绽放光芒,更应该将自己多年来师从黄友葵、周小燕等名师的学习累积,传授给更多对音乐有着同等渴望的后辈,于是他开始逐渐把重心放在了教学上。

        1998年,学生舒薇获第八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重庆赛区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名,实现了中等艺校在重大声乐比赛中获奖零的突破。四年之后,学生陈雨获第九届全国青歌赛重庆赛区通俗唱法(专业组)第一名。2006年,学生林丽获第十二届全国青歌赛个人优秀奖。

1992年青歌赛

为音乐剧着迷而转型发展

        “音乐剧打破了很多的不公平,给更多人做明星的机会。比如舞蹈跳得好就成为舞蹈第一人;唱歌唱得好,有了自己独特的唱法,也可以给你定义一个称号,但是音乐剧没有。”刘征宇说,音乐剧可以在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展现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以及更多人的才华,这是音乐剧很伟大的一种精神。

        人们都喜欢听音乐,而音乐剧是将故事融汇在节奏和乐曲当中,借助音乐之“藤”传递思想,更容易让人接受。这是音乐剧的魅力,也是最吸引刘征宇的地方。

        在特色创新教育路上刘征宇就这样埋头做起了音乐剧。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音乐剧《生死概率》、《灵崖寻梦》、《亲爱的小孩》分别获得2012年、2014年、2016年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成果优秀剧目及音乐创作一等奖。

        外来的音乐剧如何更好地本土化?刘征宇也一直在探索。早在1969年,他在重庆市京剧调演《沙家浜》全剧中担任首席京胡伴奏受到各界人士好评。从曲牌、声腔、锣鼓到板眼,刘征宇早年的传统戏曲经历,也为他今天所从事的音乐剧创作风格本土化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在武汉艺校交流学习音乐剧与传统戏曲

让“川江号子”活态传承

        2013年7月20日,第八届勃拉姆斯国际合唱比赛,重庆“川江号子”传承人合唱团一举荣获“金奖”及“最佳民族特色单项奖”,随后川江号子《船到码头把酒喝》在德国威尔宁格罗德音乐大厅唱响。最原汁原味的重庆声音得到了国际认可,这让刘征宇开始思考如何将“川江号子”活态地传承下来,这便是灵崖天音之《峡江歌魂》的故事起因。

        川江号子给了刘征宇很多惊喜。川江号子雄浑古朴的特质,能够真正体现中国人的脊梁、魂魄,“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是一种民族精神符号,它可以拉的是一条小船,一条大木船,它可以拉的是整个历史的长河,可以拉的是9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拉的是我们华夏民族、拉的是阳光灿烂的今天。”

        川江号子有着“神奇的节奏”。刘征宇在《创作感想》里写道:川江号子里面的无伴奏合唱,就像是一首民族的咏叹,“是谁创造了永生的奇迹,有谁敢不去地狱天堂。川江上撕裂人心的呐喊,是灵崖中活着的千年号子王。号子声声唱走了远古,唱兴了汉唐,唱出了中国的梦想”。

        就这样,《峡江歌魂》把“川江号子”的音乐元素嫁接到当下流行的音乐剧表演形式中,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播搭建了一个能与新生代有效沟通的 “时空隧道”。在全国第七届音乐剧教学研讨会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一位专家对这种活态的传承保护方式给予了很高评价。

 勃拉姆斯比赛现场,蓝衫者为学院特聘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

        五十年前,还是小学生的刘征宇,就曾出演讲述毛主席辛勤伏案的歌舞剧《八角楼的灯光》,形式上融音诗舞于一体。五十年后,当年小学校里的一株幼苗,长成了音乐剧舞台上的大树。作为重艺音乐剧品牌建设的第一人,刘征宇坦言,从声乐到音乐剧,音乐戏剧已经完全融入了他的生活。

        目前,刘征宇已经编好了《简明校园音乐剧编创教程》,他希望能把音乐剧更好地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音乐戏剧的快乐。刘征宇说:“教育犹如帮助雏鸟羽毛生长,我的工作就是给学生一根一根地插上能够飞翔的羽毛。”一旦学生羽翼丰满,也正是他们放飞梦想的时节。

 学生刘泽慧被评为2016年重庆市优秀大学毕业生

Baidu
sogou